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剖析
第一题
A铜业公司是某大型企业的控股子公司,2025年,A铜业公司新建使用艾萨熔炼技术生产铜及硫酸的项目,项目于2025年1月开始建设,9月十日投产运行。项目主要工艺设施有艾萨熔炼炉、电炉、余热锅炉等。艾萨熔炼炉产生的高温烟气进入余热锅炉,经热交换后产生蒸汽,热交换后的烟气经除尘净化系统处置后排放。余热锅炉设计额定蒸汽重压2.5MPa、额定蒸发量35t/h、额定蒸汽温度350 ℃。
2025年11月24日20时,当班调度甲听到一声巨响,随即在监控系统屏幕上看到余热锅炉房有很多蒸汽喷出。甲根据应对救援预案需要立即拉响警报,公告紧急停炉和现场职员撤离,报告公司总经理乙。乙接报后,立即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同时赶往现场指挥救援。
21时,经职员清点,仍有5名职工下落不明,乙派2名工人进入现场查询状况,因现场蒸汽太大,2名工人被烫伤。于是紧急外调防护服,救援职员穿上防护服进入余热锅炉房,发现有4名职工死亡、1人重伤。
事后查明,事故发生时余热锅炉的运行重压2.3MPa、蒸汽温度310℃,从熔炼炉到余热锅炉的冷却屏波纹金属软管爆裂,很多高温饱和蒸汽喷出,致使现场职员伤亡。此次事故的直接经济损失为420万元。
依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14分,每题2分,1-3题为单选题,4-7题为多选题)
1.依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置条例》,该起事故是( )。
A.一般事故
B.较大事故
C.重大事故
D.特大事故
E.特别重大事故
答案:B
分析:参见新教程《安全生产管理常识》P212。
2.依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1986),该起事故的类别是( )。
A.物体打击
B.灼烫
C.锅炉爆炸
D.容器爆炸
E.失火
答案:B
分析:参见《安全生产管理常识》P122-123。
3.该起事故的直接缘由可能是( )。
A.熔炼炉烟气温度过高
B.熔炼炉高温烟充气压力力过高
C.波纹金属软管水平不合格
D.现场职工未佩带劳动防护用品
E.锅炉房设计不合理
答案:C
分析:参见旧教程《安全生产管理常识》P197-198,《安全生产技术》P87。
4.依据《职业病目录》(卫法监发108号),该熔炼炉操作工可能罹患的职业病包含( )。
A.尘肺
B.职业性放射成人两性疾病
C.职业中毒
D.物理原因所致职业病
E.生物原因所致职业病
答案:ABCD
分析:参见新教程《安全生产管理常识》P145-157。
5.依据规定,该起事故调查组的组成单位应包含( )。
A.所在地市级(设区的市)水平技术监督部门
B.所在地市级(设区的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C. 所在地市级(设区的市)人民检察院
D. 所在地市级(设区的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
E.A铜业公司控股母公司
答案:AB
分析:参见新教程《安全生产管理常识》P216。
6.该起事故调查中,针对技术缺点方面的剖析应包含( )。
A.余热锅炉的操作流程
B.冷却屏波纹金属软管的水平
C.余热锅炉的工程设计
D.冷却屏波纹金属软管的爆炸当量
E.A铜业企业的安全生产责任制
答案:ACD
分析:参见旧教程《安全生产管理常识》P198。
7.从该起事故应对过程看,A铜业公司事故应对预案中应补充健全的内容包含( )。
A.调度员应对响应程序
B.事故报告程序
C.应对装备配备需要
D.应对处置程序
E.职员清点程序
答案:CD
分析:参见新教程《安全生产管理常识》P198-202。
第二题
D.危险化学品作业许可证
E.动土作业许可证
答案:B
3.该起事故的责任单位是( )。
A.B工程公司
B.C炼油厂
C.C炼油厂污水处置车间
D.甲所在的班组
E.B工程公司和C炼油厂
答案:A
4.该起事故中致使丙死亡是什么原因包含( )。
A.盲目施救
B.窒息
C.中毒
D.防护缺失
E.意料之外坠落
答案:ABCD
5.进入C炼油厂污水井内清污作业时,应佩带的劳动防护用品包含( )。
A.安全帽
B.空气呼吸器
C.导电鞋
D.耳塞
E.防护手套
答案:ABE
6.该起事故的间接缘由包含( )。
A.作业职员教育培训不够
B.作业职员用的清污工具存在缺点
C.救援行为不当
D.作业职员没佩带劳动防护用品
E.作业职员违章作业
答案:ABDE
7.进入C炼油厂污水井内作业前需进行气体测试,一般测试的气体应包含( )。
A.可燃气体
B.有毒气体
C.氧气
D.氢气
E.二氧化碳
答案:ABE
8.在C炼油厂污水井内作业可能发生的事故包含( )。
A.失火
B.其他爆炸
C.淹溺
D.中毒窒息
E.机械伤害
答案:CD
第三题
D煤矿使用井工开采方法,设计生产能力450万吨/年,服务年限35年,基建施工年限5年,2025年1月1日开始建设,该煤矿基建工程分别由两家施工企业承担,井下有5个基建工作面,矿井开采的煤层上部岩层中有2个含水层,开采煤层周围有采空区和废弃井巷,并已探明采空区充水。
2025年4月25日13时,当班工人在井下第3基建工作面作业时,发现巷道局部有“冒汗”、渗水等透水现象,班长甲立即向调度室报告,但当班调度员乙接报后未采取任什么地方置手段,15时10分,第3基建工作面发生重大透水事故,事发时,井下有作业职员185人,紧急升井101人,经3天奋力救援,59人获救,事故致使21人死亡,4人失综。
事故发生后,D煤矿深感事故应对救援工作的重要程度,D煤矿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编制安全生产专项应对预案,内容包含:应对处置基本原则,应对组织机构及职责,预防与预警,应对处置、应对物资与装备保障,应对组织机构和职员的联系方法、逃生路线,标识和图纸与有关文件附在预案之后,专项应对预案经企业内部评审后印发,并报当地县人民政府备案,之后,D煤矿组织拓展了透水事故专项应对救援演练。
依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22分);
1.说明D煤矿安全生产专项应对预案应补充的内容。
2.指出D煤矿专项应对预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说明调度员乙在接到甲报告后应采取的应付手段。
4.针对透水事故的应对救援演练,编制全方位演练策略。
第四题:
E招标项目为20Km管道铺设施工项目。项目作业内容主要有:挖沟、布管和焊接;主要作业程序是:挖沟、地面管道焊接、吊管入沟、沟内对管焊接、填埋。施工期为6月1日至8月31日,是雨季。施工地址坐落于江淮丘陵地带,施工现场地表大坡度达22°。管沟开挖尺寸为:深2.6m、上部宽2.5m、底部宽2.1m。管道规格为:直径1016mm、壁厚17.5mm、长12.3m,重量为5.3t。
F公司计划参与该项目的投标,该公司主要设施有:挖掘机10台,焊接工程车20台、40t吊管机20台;该公司有职员140人,其中:挖掘机驾驶员15人、焊接工程车驾驶员25人、吊管机驾驶员25人、焊工60人、管理和技术职员15人。该公司有类似工程施工经验,过去完成过300km类似管道工程的施工,没发生伤亡事故,有好的安全、水平营业额。
在制作项目投标书时,需要剖析该项目施工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原因并进行风险评估,依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安全防范手段,计算安全生产投入。
依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22分):
1. 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 6441-1986),剖析该项目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原因种类及起因物。
2. 指出F公司主要工程设施中的特种设施,并说明该类设施安全技术档案的内容。
3. 指出该项目施工过程中应采取的安全技术手段。
4. 说明该项目安全生产投入应包含哪几方面成本。
答案:
1. 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 6441-1986),该项目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原因种类及起因物:汽车伤害、起重伤害、机械伤害、坍塌、触电、物体打击、坠落、其他伤害。
2. F公司主要工程设施中的特种设施是吊管机,该类设施安全技术档案的内容:设施出厂技术文件;安装、维修记录和验收资料;用、维护、保养、检查和试验记录;安全技术监督检验报告;设施及人身施工记录;设施的问题剖析及评价记录。
3. 该项目施工过程中应采取的安全技术手段:机械安全技术手段、电气安全技术手段、本质安全技术手段、防护安全技术手段等。
4. 该项目安全生产投入应包含的成本:
(1)安全活动、安全培训教育成本。
(2)为从业职员配备符合国家标准的个体防护用品成本。
(3)安全设施成本。
(4)保证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成本。
(5)安全检查、安全评价和职业卫生评价所需要成本。
(6)保证安全生产科技研究和安全生产先进技术竞价开户多少钱。
(7)打造应对救援队伍、拓展应对救援演练成本。
(8)为从业职员缴纳工伤保险和职业病预防健康体检成本。
(9)消防器材设施购置、维护成本。
(10)现场安全警示标志设置、维护成本。
(11)治安守卫成本。
(12)应对救援物资成本。
(13)其他与安全生产有关的成本。
第五题:
2025年,G淀粉公司雇佣临时职员把仓库改导致第三生产车间。该车间为长80m、宽50m、高15m的桁架砖混结构建筑,分为打包间和商品暂存间。打包间用7m高砖墙与暂存间分隔。打包间内有打包机8台、振动筛安装在6m高的二层钢制平台上,振动筛内筛子使用木质框架,筛子四角与振动筛用铁质螺栓连接。振动筛开关和电动机为防爆电器设施。
2025年3月十日10时30分,当班班长甲发现4号打包机问题,二层钢制平台滞留了很多淀粉,正散落到打包间地面。甲关停4号打包机,并向车间主任报告。
14时甲带领10名工人到二层钢制平台清理淀粉。一部分工人用扫把、铁锹等工具清理平台上的淀粉,装包后,通过楼梯把成包淀粉滚落到打包车间地面,或从二层平台直接将淀粉包扔到打包间地面。另一部分工人用铁制扳手卸下筛子,用铁棍敲打清理筛子上的淀粉。
当清理工作进行到15时10分时,忽然发生燃爆,而后发生多次爆炸,打包间一片火海,第三生产车间厂房的四面墙体全部倒塌。事发时,打包间和暂存间分别有作业职员19人和79人。事故致使18人死亡、7人重伤、38人轻伤。
事故发生后,当地政府立即成立现场救援指挥部。搜救职员多次进入车间搜救,借助切割机、生命探测仪、液压顶杆、起重气垫等装备进行救援,并在厂房周围同时用消防水枪降温,预防第三燃爆。
依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26分):
1. 指出引起此次淀粉燃爆的基本条件。
2. 剖析该起事故的直接缘由和间接缘由。
3. 指出淀粉爆炸与气体爆炸在爆炸特质方面的不同。
4. 指出G淀粉公司为预防此类事故第三发生应采取的安全技术手段和安全管理手段。